- 徐佳萌;胡军;付林林;黄峥;童立元;
为解决逆作法深埋地铁车站底板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施工周期长、空间占用大等问题,文章通过室内试验对钢环板在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相比无钢环板梁柱节点,增加钢环板后梁柱节点在应力分布、裂缝扩展、延性等方面的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通过室内试验对节点形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节点形状对梁与节点相交处影响较大。之后,从节点受力机理及施工便捷性出发,以数值模拟计算为基础,提出一种钢管混凝土梁柱组合式节点。计算结果表明:组合式节点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相比混凝土环梁节点均有所提升,延性得到改善,结构设计满足力学要求。此外,组合式节点可减少环筋数量及焊接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点空间利用率,兼具施工经济性和实用性。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逆作法深埋地铁车站梁柱节点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11期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9K] - 吴广兴;王锴鑫;张延冰;齐跃军;王洪涛;解学磊;
地铁盾构施工过程无法避免穿越既有建筑或桥梁基础,由于存在扰动作用,若控制不当会对既有建筑物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盾构施工穿越复杂环境区域时的变形控制始终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亦是核心难题之一。文章以济南地铁4号线盾构穿越某立交桥工程为例,运用数值对比分析手段,深入探究不同注浆加固方式的变形控制成效。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侧穿施工完成后,竖向沉降主要集中在拱顶部位,隧道底部则会产生竖向隆起变形。此外,采用侧向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可有效控制地层变形,降低桩顶沉降量,从而显著抑制隧道拱顶的竖向沉降以及隧道底部的隆起幅度。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类似盾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5年11期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2K] - 姚佳禹;
为揭示骨料颗粒级配对混凝土破裂的影响机制,文章采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结合Python软件构建含不同级配骨料的混凝土数值模型并开展巴西劈裂模拟实验,利用Matlab软件开发声发射数值模拟程序,深入分析破裂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裂纹主要分布于巴西圆盘中部,骨料呈复杂扩展路径;不同骨料级配试样破裂以剪切为主,粗骨料内有损伤但无宏观裂纹。随着级配增大,声发射事件更密集、能量更强,总破裂与剪切破裂事件数上升、拉剪比变小;不同级配混凝土位移-载荷曲线规律相似,且级配增大时弹性阶段产生少量声发射能量,根据累计声发射能量曲线斜率可将破裂过程分为3个阶段,且第1阶段持续时间变长。此外,级配增大使混凝土峰值载荷与破裂位移均增大。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混凝土力学性能与破裂机制并为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依据。
2025年11期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6K] - 袁强;
为保障地铁运营安全,当隧道发生大变形时,采取有效的工程加固措施对隧道结构进行保护和修复十分必要。文章以上海地区某通缝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建立钢板加固盾构隧道管片的精细化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不同钢板加固措施下隧道的承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三维数值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钢板加固对隧道管片环承载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隧道的承载和服役性能,收敛变形大于80 mm后需要对隧道进行钢板加固;目前上海地区采用的钢板加固体系破坏主要是由界面粘结性能失效引起,可通过适当增强钢板与隧道的粘结性能来提高隧道结构的承载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通缝地铁盾构隧道的加固设计、风险评估及运维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11期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9K] - 韩伟达;
针对沿海软土区现浇箱梁沉降监测精度低、反馈数据滞后的问题,以天津市轨道交通Z4线工程为依托,研发基于光学监测技术的结构位移实时监测系统。系统以BIM模型为基准,优化三维测点布设,构建高精度监测网络,实现 0.1 mm级位移分辨率及1 min/次的数据采集,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83%。工程应用共识别3处异常沉降点位(最大沉降值6 mm),并首次通过数据反演揭示支架“弹性变形-塑性发展-局部失稳”的3阶段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光学监测技术可显著提升沉降观测精度与时效性,该实践方案为同类工程提供可量化的控制标准,对沿海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建设工程具有推广价值。
2025年11期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