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兆波;周淑威;曾照聿;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速度的提升(部分线路已达140 km/h),车内噪声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噪声控制水平难以满足乘客对乘坐舒适性的需求。文章以最高运行速度80 km/h的非气密设计A型铝合金城轨车辆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内城轨线路实测数据与项目经验,通过分析轮轨噪声、牵引系统及设备噪声等主要声源特性,结合噪声传播路径(结构声与空气声,其中空气声占主导)的研究,从车辆密封性提升、典型断面隔声量优化、关键部件(车门、废排系统等)声学性能改进等方面,系统提出噪声控制策略。经实车验证,所提措施可使整车车内噪声较现有水平降低约3 dB,达到预期控制目标。该研究成果可为城轨车辆车内噪声优化设计提供技术参考,对提升旅客乘坐舒适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025年08期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 吕平;邢春阳;王义华;王师尧;陈龙吟;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面临设备多样化与系统终端独立组网导致的复杂管理问题,以及无线与物联网终端网络支持不稳定等挑战。研究旨在通过深化网络融合,拓展无线与物联网接入功能,顺应终端设备发展趋势,满足未来智慧车站的功能需求。以青岛地铁6号线钱塘江路站为研究对象,采用SDN技术实现有线网络的融合,通过接入交换机实现设备集中管理;运用802.11ax无线局域网技术,合理布置AP扩展无线网络;部署独立的物联网关,全面覆盖物联网并支持多协议终端的接入。该方案有效节省投资成本,显著简化运维流程,适应性良好,能灵活应对终端设备发展变化,提供多样化接入方式,代表未来地铁车站组网新趋势,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025年08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 戴飞;沈旭奎;王会娟;葛晓明;王文斌;邢磊;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检测难题,对多种检测系统车辆集成技术进行研究。北京地铁综合检测车基于3辆编组B型地铁电客车集成设计,能够同时满足B1和A2地铁限界,动拖比为1:1,列车最高设计速度为120 km/h,采用双流制、永磁电机牵引、蓄电池牵引等技术。现已形成13种检测系统车辆集成技术平台,且已实现工程应用。钢轨探伤系统在综合检测车上为首次集成应用,并开发出适用于B型电客车的探伤转向架。后续为适应综合检测车在A型地铁与B型地铁之间转段连挂,创新开发出一款适用于A型地铁与B型地铁车辆连挂的分体式过渡车钩。
2025年08期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4K] - 钱卫健;
随着轨道交通技术飞速发展,列车控制系统逐步从传统的多功能车辆总线网络向以太网过渡,与此同时,列车智能运维网络与车辆乘客信息系统网络也被广泛应用。在此背景下,将轨道交通列车中大量的以太网网络融合,并共用管理设备,可有效降低运营企业运维工作量和系统故障率,因而轨道交通多网融合方案在建设项目中备受青睐。鉴于此,文章深入研究轨道交通列车网络拓扑结构,详细阐述其演进过程与现状,针对性地提出2种创新型网络融合方案并开展多维度对比分析,旨在为车辆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提供科学、详实的参考依据,推动轨道交通列车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025年08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王海;汪翠;潘鹏;王伟;刘文武;
为探究道床脱空对地铁列车运行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建立车辆-轨道垂向及空间非线性耦合系统,分析地铁A型列车通过道床脱空区域时的动力响应。其中,垂向耦合系统分为车辆子系统与轨道子系统,由10个自由度车辆单元和12个自由度轨道单元组成;空间耦合系统包含车辆、轨道及轮轨接触系统,由31个自由度车辆单元以及28个节点、96个自由度三维轨道单元组成,采用“迹线法”计算轮轨接触几何参数。通过交叉迭代算法求解动力学方程发现:道床脱空对车体加速度、道床加速度及钢轨与道床位移影响显著,但对钢轨加速度影响较小。道床单侧脱空时,钢轨位移及挠度变化率低于全脱空情况,且对脱轨系数无显著影响,轮重减载率虽随脱空长度增加而增大,但整体数值较小,列车倾覆风险低。该研究结果为地铁列车在道床脱空区域的安全运营提供理论依据,并可为轨道维护策略优化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