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

  • 基于修正土体移动模型的地铁设计阶段微扰动影响预测方法研究

    农兴中;阮艳妹;罗旭;林珊;潘卫东;吴纪东;

    为解决地铁设计阶段微扰动对周围地表沉降及建(构)筑物变形影响预测及控制的难题,文章首先厘清地铁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微扰动影响控制指标;然后,聚焦微扰动传递过程中的土体损失作用,引入影响范围参数α及经验系数k对魏纲统一土体移动模型进行修正,量化建(构)筑物与盾构隧道的距离对其沉降变形的影响;最后,选取广州地铁13号线白天区间及滨中区间的实际工程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白天区间的监测数据建立k与α的拟合函数,并将其应用于滨中区间以评价修正方法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修正方法在预测微扰动引起的建(构)筑物变形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最大偏差为2.40 mm,显著低于魏纲统一土体移动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最大偏差10.45 mm,且修正方法的均方根误差为1.433 2,远低于魏纲统一土体移动模型的4.862 2。希望能够为精确预测微扰动影响、优化地铁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 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研究

    张北辰;徐成永;佟鑫;

    都市圈轨道交通是连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和周边城镇组团,提供快速度、大运量、公交化运输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是构建现代化都市圈、实现都市圈生产生活方式及公共服务同城化的重要支撑。为满足新型城镇化及“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的发展要求,促进都市圈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文章从都市圈轨道交通与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衔接模式,以及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审批模式、投建运模式3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目前国内都市圈轨道发展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并以此为据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后续都市圈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025年04期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9K]

工程实践

  • 水灰比和氧化镁对泡沫水泥浆水下性能影响研究

    王超东;李昱良;简永州;李福东;张箭;丰土根;

    为明确泡沫水泥浆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前景,文章研究水灰比和氧化镁掺量对泡沫水泥浆吸水率、抗压强度及软化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水灰比和氧化镁掺量的增加,泡沫水泥浆的吸水率逐渐增大,当水灰比为1:2.1和氧化镁掺量为10%时,泡沫水泥浆的吸水率在72 h时分别达到32.12%和28.52%;②随着水灰比的减小,水泥颗粒间的摩擦力增大,浆液形态发生改变,水下养护和标准养护条件下泡沫水泥浆的抗压强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③随着氧化镁掺量的增加,水下养护和标准养护条件下泡沫水泥浆的抗压强度逐渐提高,当氧化镁掺量为10%时,水下养护和标准养护条件下泡沫水泥浆的抗压强度较氧化镁掺量为0时分别提高20.24%和10.82%;④随着水灰比的减小和氧化镁掺量的增加,泡沫水泥浆的软化系数逐渐上升。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泡沫水泥浆在水下环境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0K]
  • 穿透式管理在津潍高铁工程建设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李政;郝爽;李照星;黄建;万予兵;

    为推进津潍高铁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科学统筹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维稳“六位一体”管控目标,津潍高铁建设指挥部以管理创新为引领,聚焦全过程穿透式管理机制构建,通过强化现场过程管控、细化节点目标管理、实施动态穿透监督,有效保障工程建设的优质高效推进。基于铁路建设工程管理现状与穿透式管理模式内在机理研究,系统提出铁路建设工程实施穿透式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体系。结合津潍高铁建设实践案例,总结穿透式管理模式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带来的工作成效。研究成果对提升高速铁路建设管理水平、推动相关管理理论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2025年04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 盖挖逆作大跨地下四层车站板开孔应力集中的分析研究

    汪子豪;周丹;武卫星;

    为研究盖挖逆作地下车站各层结构板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受力及变形情况,以武汉市长江一级阶地某深度为30.6 m、宽度为50.7 m的地下车站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模拟方法,重点分析盾构端结构板大面积开孔对大跨四层地下车站逆作基坑的结构受力和变形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在常规盾构吊装孔尺寸条件下,于开孔角点处设置临时角撑、临时对撑等措施对优化结构受力状态与变形控制效果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此类简单的临时支撑措施,可有效缓解孔周应力集中。该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复杂地质条件下逆作车站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和启示。

    2025年04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地铁叠落隧道群洞施工扰动效应分析及控制案例研究

    姚三瑞;王炜;姚爱军;

    针对苏州地铁8号线小径距叠落临近既有地铁3号线隧道的复杂工况,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群洞型地铁叠落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及周边地层的扰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8号线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最大值达13.73 mm,且沉降曲线呈V型叠加;既有3号线隧道受扰动较小,变形控制在1 mm以内;8号线右线上穿左线过程中,左线衬砌变形显著,拱顶和拱底变形分别达到-13.16 mm和-12.99 mm。针对上述扰动,提出上下层隧道夹层注浆加固和隧道布设支撑台车的控制措施,可有效减小衬砌变形和地表沉降。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群洞型叠落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4期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9K]
  • 深埋高水头盾构管片密封垫防水性能分析

    高廉镇;

    城际铁路受地形条件制约,盾构隧道工程常处于深埋高水头环境中。盾构管片密封垫的防水效果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依托深大城际铁路大运站—坪山站区间工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盾构管片密封垫的构型、接缝张开量及错台量对接头防水的影响,并开展室内浸水试验测试密封垫的防水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密封垫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规律基本一致,密封垫防水性能受到材料组成、接缝张开量、错台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受材料组成的影响最为显著,复合式密封垫防水效果较单一材料密封垫好;随着接缝张开量、错台量的增大,密封垫的防水效果急剧下降,密封垫错台10 mm、张开6 mm为控制工况,张开量、错台量超过控制工况则不满足防水要求。

    2025年04期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技术装备

  • 高速磁浮道岔线形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监测技术研究

    刘大玲;

    高速磁浮道岔是高速磁浮列车实现快速换线的基础设施,同时是该领域的技术难点所在。道岔由多个支点支承的连续钢梁构成,通过下部横梁的电机驱动和齿轮传动,实现钢梁的整体弹性侧弯。为实时监测道岔的转辙线型,采用光纤光栅传感阵列位移测量技术,在道岔上连续布设光纤光栅阵列传感器,以此整体感知侧弯型道岔转辙线形。根据道岔梁最终弯曲线形的曲率、监测区段权重系数、传感器监测衰减系数以及监测阈值,优化光纤光栅传感网络节点的布设。为应对复杂工况下的环境干扰,设计一种管式光纤光栅保护装置,对光纤光栅阵列进行封装,极大提升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此外,提出基于三光纤光栅传感阵列的重构方法,解决光纤光栅测量中的温度补偿问题,运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消除模型重构过程中的累计误差和数据跳变误差。

    2025年04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 基于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列车主动悬挂控制算法研究

    陈奕霖;陈继伟;董世昌;陈豪;耿稷;

    随着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和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轨道不平顺引发的车体振动愈发剧烈,这对车辆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提出更高要求。为提高列车悬挂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进一步探究可降低道路激扰对列车运行影响的方法。在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对列车主动悬挂算法和超磁致伸缩作动器(GMA)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借助 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基于GMA的主动悬挂模型,分别运用 PID 控制算法和模糊PID控制算法开展仿真,系统分析不同运行工况下列车的动力学运行参数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在模糊PID算法控制下的GMA 主动悬挂对减少列车行驶振动、提高列车对振动的反应灵敏性均有明显的效果。

    2025年04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 中低速磁浮道岔在不同支撑工况下车岔耦合振动分析

    焦建林;应颖;

    为研究中低速磁浮列车通过接驳点道岔时车辆参数和道岔主动梁在两台车支撑和三台车支撑时对车岔的振动影响,选用长沙磁浮快线既有车辆以不同速度通过接驳点道岔进行振动测试,并利用DH5902N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采集道岔主动梁上测点的横向加速度和垂向加速度信号。通过将采集的数据经FFT变换分析车岔系统频域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两台车支撑工况下,车辆低速通过时道岔主动梁因支撑刚度不足诱发扭转振动模态,局部出现“砸轨”现场,而随着车辆过岔速度的提高,扭转振动模态逐渐减弱。相较于两台车支撑,三台车支撑工况下车辆各项振动参数均得到显著优化。该研究结果可为磁浮线路特殊工况道岔的动力学设计优化提供实测依据。

    2025年04期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6K]
  •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系统改造研究

    李进;王津航;杨志杰;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对于列车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早期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信号电源系统一般采用单UPS方案,随着电源设备运行时间的增加,设备内部各单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电源系统设备的稳定性有所下降,同时故障率也逐渐升高。近年来,多地多条线路出现因信号电源系统故障而造成列车晚点30 min及以上的情况,导致乘客服务质量大幅降低。为保证信号系统电源设备能够向系统其他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更好的保障信号系统安全可靠运营,在深入分析信号电源系统架构后,通过引入冗余电源模块、优化电源切换逻辑等方式,提出一种安全、可靠且易执行的改造方案。经理论分析和试点验证,该方案可有效提升信号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25年04期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 城市轨道交通排流柜对钢轨电位和杂散电流的影响机制研究

    李宇杰;赵小皓;叶利宾;李乾;孟翀昊;

    城市轨道交通在直流牵引供电过程中,普遍存在杂散电流泄漏现象,该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回流系统的安全运行。排流柜作为一种排流防护手段,其投入使用后对钢轨电位和杂散电流分布的影响较为复杂,但目前针对该问题的分析尚显不足。为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对排流柜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其次,在排流柜等效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回流系统多车多区间模型;最后,结合实际线路数据,针对不同的排流柜设置方案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排流柜在全线牵引所均引入使用时,能使更多杂散电流沿排流支路回流,但会导致钢轨电位抬升,排流网收集的杂散电流增大。针对此现象,进一步仿真发现,通过调节排流柜限流电阻能够减小对钢轨电位和杂散电流的不良影响,为后续治理杂散电流泄漏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4期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设备检修

  • 基于宽度学习的自适应相位分割转辙机故障诊断算法研究

    朱可桢;胡金杰;刘亮;

    转辙机是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系统中的关键机械部件,在日常运行中会产生疲劳损伤、性能退化现象,进而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考虑到转辙机部件耦合关联性强、各运行阶段机理迥异等特点以及故障样本数据缺失和不平衡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故障与外部征兆间的内在关联关系,揭示转辙机各阶段的耦合关系,建立转辙机运行阶段自适应分段算法,提取转辙机不同阶段的多维无量纲特征,构建基于宽度学习算法的故障诊断模型,形成自适应相位分割的转辙机故障诊断算法。通过实验分析表明:该诊断方法的故障辨识准确率达到98%以上,可精确识别转辙机不同运行阶段的各种故障模式,并具备诊断单故障和不同阶段并发故障的能力。

    2025年04期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架大修调度仿真及优化

    席方珅;陈宇;罗随之;王安喆;

    为应对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5号线列车架大修需求高峰,保证检修库在未来顺利完成架大修任务,需重新合理分配架大修各流程的资源配置,在不降低维修质量,且尽可能减少现有设备及场地改造的前提下,缩短架大修作业时间以提升检修产能。文章深入剖析城市轨道交通架大修作业调度问题的特点,对架大修的工序内容和流程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开展瓶颈分析和设备利用率分析。同时,根据实际检修作业能力,对现有的调度方式进行优化,构建以最小化检修库内列车检修时间总和为目标的架大修调度模型,为城市轨道交通维护管理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持,有助于行业向智能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可持续运行。

    2025年04期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运营管理

  • 一市双城格局下天津津滨轻轨9号线行车组织研究

    陈宁;王洪超;冯晨;

    针对天津市双城之间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存在客流分担率低、单程时间长以及客流吸引效果欠佳等问题,研究优化津滨轻轨9号线行车组织方案,旨在提升通行效率。通过分析天津市双城格局以及津滨轻轨9号线的客流特征,发现其客流出行呈现以高峰通勤客流为主体且组团明显等特点。基于此,采取一系列多元化的行车组织调整策略,如加密发车间隔,开行直达快车、交错快车、错峰快车,实施多交路套跑以及正线停车等措施,以实现增加主城区运力配置、压缩单程运行时间、延长线路运营时间的效果,进而提升一市双城格局下津滨轻轨9号线的出行 效率。

    2025年04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 深圳地铁多线贯通长大线路行车组织方案优化研究

    张倩璐;向红;张超;陈明亮;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向外扩展和地铁线路向城市外围延伸,地铁行车组织设计呈现多线组合形态,并产生跨线运营需求。如何针对多线组合的长大线路,充分利用线路设计能力,高效满足不同出行目的及特征的功能需求,实现线路设计能力最大化与运营成本合理化,成为地铁行车组织设计面临的新课题。文章以深圳地铁2号、8号、32号线工程设计为案例,重新梳理三线覆盖区域及线路功能,强化客流预测资料分析。研究发现,虽然三线在物理上贯通,但在工作日、周末、黄金周3种情景下,客流断面特征及客流量级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贯通运营组织方案设计通过采用不同编组、不同交路组合,完成三线在不同时期、不同时段的不同运行交路组合,从而满足各种客流出行需求,发挥线路最大设计能力,提高运输效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降本增效。

    2025年04期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国际聚焦

  • 中泰高铁基础设施动态检测技术培训方案研究

    陈琦;吴生举;徐大程;

    随着中泰高速铁路项目的推进,泰国迫切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高速铁路技术人员保障铁路运营的安全。为此,文章首先在分析泰国铁路现状及铁路基础设施检测能力的基础上,总结泰国在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及相关培训需求。然后,从培训全过程要素入手,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及效果评估相互衔接的闭环培训思路,并明确培训目标。最后,从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和培训效果评估3方面出发,设计中泰铁路基础设施动态检测技术培训方案,包括:基于成人教育理论,设置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和综合素养3方面的培训内容;融合网络教学的灵活性与线下实操的互动性,提出基于PCOE模型的多元化培训模式,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培训内容;建立基于柯克帕特里克四级评估模型的培训效果评估方法,以评价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希望为提升泰方铁路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推进国际铁路技术培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4期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 日本轨道交通TOD实践发展历程及启示

    甘博;

    日本通过实施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的高密度、多功能开发,在提升交通效率的同时,优化土地利用并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成为全球TOD发展的典范。文章首先梳理TOD概念的起源,并通过对比美国与日本TOD模式理念,指明日本轨道交通TOD模式在产生背景和意义上的独特之处;然后,以东京都市圈为例,结合日本城市化进程中的3个主要城市化浪潮,阐述日本轨道交通TOD实践发展历程,即其所经历的轨道交通网络构建时期、基于宅地供给的郊外开发时期、基于宅地供给的新城建设时期,以及注重城市中心开发的城市重建时期;最后,在总结日本轨道交通TOD模式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轨道交通TOD发展的启示,以期为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4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动态消息

  • 城市轨道交通2024年度数据统计和分析

    <正>1运营规模截至2024年底,中国大陆地区(以下文中涉及全国数据均指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共有58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交通”)运营线路361条,运营里程12 160.77 km。其中,地铁运营线路9 306.09 km,占比76.53%;其他制式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 854.69 km,占比23.47%。当年运营里程净增长936.23 km。截至2024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有23个城市开通全自动运行城轨交通线路54条,已形成了1 484.43 km的全自动运行线路规模,同比增长41.13%。2024年开通全自动运行线路421.94 km。其中,西安开通最多达3条线,运营里程100.46 km。

    2025年04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 下载本期数据